9月28日晚,首届“健康科普大赛”决赛在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成功举办。大赛由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主办,健康科普竞赛基地和健康服务与管理教研室承办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保健中心主任林卫红、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朱海霞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陈亦明、泰康之家瓯园社区负责人俞旗、哲寻信息科技健康总监陈世燊受邀担任评审,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泽洪到场指导。

开场致辞中,健康科普竞赛基地负责人陈春对到场领导、评审专家及指导教师与参赛同学表示感谢。她指出,本次大赛面向全校开展,旨在贯彻国家与浙江省关于健康知识普及、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部署,推动优质科普信息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决赛采用“PPT现场答辩+专家点评”的形式,从“讲清楚、讲准确、讲得懂、讲得好、讲到位”五个维度对选手进行综合评价。


本届大赛的作品紧扣日常健康与慢性病管理等主题,参赛团队来自不同学院,跨学科协作、同台竞技,带来了一场兼具专业性、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科普盛宴。
作品形式丰富,有的团队通过动画PPT生动揭示生活中的“隐形钠”,贴近生活、实用性强;有的聚焦慢阻肺(COPD),用漫画将抽象的病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;还有团队以问答漫画的方式讲解高血压,并配以口诀帮助公众记忆。围绕肥胖议题的作品同样亮点纷呈,有的通过短视频揭示青少年减肥误区,有的则结合量化食谱提供科学方案,均获得评委肯定。另有团队采用“一图读懂”的方式传播血管健康知识,信息清晰、结构紧凑;也有同学在现场情景演绎中揭示“零蔗糖≠无糖”的消费误区,提出“配料表前三位含糖Pass”的警示口号,提醒年轻人关注代谢风险。其他作品中,既有以手绘漫画系统讲解糖尿病的风险因素、症状和干预措施的形式,也有通过情景对话生动演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重要性的尝试,进一步强化公众的健康意识与早期干预观念。



专家评审环节,观点务实、干货满满。评审专家组认为,优质科普应以“提出问题—说明问题—促进理解”为主线,做到科学性、准确性与可理解性统一;主题须鲜明并呼应国家政策导向;表达形式应服务内容、避免形式化与过度包装。同时,建议根据不同受众开展分层沟通,强化校园与社区等场景的实践转化,推动优秀作品持续迭代、规范化传播。
最后,张泽洪院长为本次大赛作总结发言。他首先充分肯定了本届大赛的组织工作,并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。张院长对同学们未来的科普之路寄予厚望,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科普创作中重视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的条理性,持续打磨优化作品,从1.0到2.0再到3.0,借助各类平台将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出去,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普创作与传播能力。他勉励同学在实践中成长,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青年力量。

本次大赛不仅呈现出温医学子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表达,更生动诠释了学校服务“健康中国”的责任与担当。未来,温医学子将继续用科学说理、以创意传递,把医学知识化作看得见、用得上的健康力量,为“健康中国”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