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 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  • 收获札记|青年返乡的“留”量密码——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实践团镜头里的海岛青年群像
  • 作者:图片|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暑期社会实践团文稿|颜豪均、陈奕楠责编|张丹议初审|陶小白、陈若敏终审|郑君翊  编辑:刘翔千  来源: 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  浏览:; 时间:2025年07月30日 20:33
  • 温州人嘛,骨子里就有闯劲,在哪都想折腾点事。小吃行业在之前是我是一点都不懂,但就是肯学肯干,在这么小的一个地方,如果做出一点点的成绩,大家会很认可你。烤红薯烤的好,也有自己的一番天地。”创业青年姚必法与实践团成员谈起创业经历时这样说。

    6月30日至7月7日,温州医科大学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温州市洞头区,深度访谈40余名入乡返乡海岛青年,倾听他们的故事,探寻他们“留下来、干起来”的动力源泉,精准描摹新时代海岛返乡青年的真实生态。

    2631F


    洞头海岛的发展振兴,离不开青年人才的回归。此次实践调研聚焦一个核心问题:是什么吸引并留住了这些青年?实践团成员通过结构化的深度访谈和参与式的交流互动,系统梳理青年们返乡入乡的情感纽带、发展机遇和价值实现三重驱动因素

    许多青年坦言,对家乡的深厚情感、对海岛生活的眷恋是选择回归的初心。后寮村书记叶海波在访谈中提到,自己在外经商多年,但随着年龄增长,对家乡的情怀愈发浓烈,最终选择回想担任村支书,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家乡。这种乡情引力,使得许多青年渴望通过所学知识技能,见证并参与家乡的蜕变。正如一山一舍民宿老板所说:“回到家乡,不仅能照顾家人,还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,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。”

    2EEAC


    实践团通过调研发现,海岛在海洋经济、生态旅游、特色农业、电商直播等领域展现出蓬勃生机,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就业空间和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优势。倦鸟酒吧老板从杭州回到洞头创业,他提到洞头作为旅游城市,虽然面临一些挑战,但也有独特的机遇,比如旅游相关项目可以结合海岛特色开展。地方政府在政策扶持、平台搭建上的努力,增强了青年返乡发展的信心

    1506B


    正如姚必法所说,在相对较小的海岛社区,青年的努力更容易被看见、被认可服务乡邻、带动增收、传承文化带来的成就感,成为他们扎根奋斗的重要精神支撑。实践团通过细致梳理,初步勾勒出青年在海岛发展中扮演的“新农人”、“文旅创客”、“乡村治理生力军”、“文化传承者”等多重角色定位及身份认同的重构过程。

    15D80


    实践团用镜头和文字,真实记录下一个个返乡青年的奋斗身影:有利用新媒体推广海岛特产、带动渔民增收的电商主播;有投身精品民宿打造、提升海岛旅游品质的“岛主”;有引进新技术发展生态养殖的“新渔人”;也有像姚必法一样,将普通小吃做出特色、赢得乡邻口碑的小微创业者。这些鲜活的“海岛青年群像”,生动诠释了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。

    188CE


    强村集团负责人徐志鹏提到,他们通过孵化青创企业,帮助返乡青年实现创业梦想。比如,青年回家乡养狗,这看起来是一份父母不能理解的工作,但在强村集团的帮助下,他成功将兴趣转化为事业,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。这种“以兴趣为出发点,以创业为落脚点“的模式,不仅让青年们实现了自我价值,也为海岛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    16678






招生咨询热线 0577-88850032(教学办) 版权所有: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地址: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 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