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 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动态 >> 正文
  • 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|水灯“渔”跃,别有“洞”天
  • 作者:图片|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实践团全体成员文稿|江怡萱责编|杨雅婷 陈锘初审|陶小白终审|郑君翊  编辑:刘翔千  来源: 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  浏览:; 时间:2025年07月10日 23:40
  • 7月4日,实践团的同学们体验了当地特色民俗之一的水灯的制作,并以青春之力助力非遗传播。

    洞头民谣“洞头八大巧”中的“纸灯水上飘”,指的就是水灯。这种由特质油纸制成的小灯,曾被当地渔民在节庆或重要时刻放入海中,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海洋的敬畏。然而同学们做的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水灯,其中也是别有洞天。

    2231E

    同学们认真描绘出的场景,是别有“洞”天的洞头海洋动物故事。

    不同于其他海洋故事,这里有奉献自己骨头、跳出舒适圈的章鱼;有被挑拨离间、最终分离的螃蟹;有骄傲受伤、只能“苦苦”叫的大黄鱼将军……这些故事曾只在老人们口中流传,如今经同学们的画笔,海底动物们栩栩如生,渔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    同学们挥洒色彩,创作出别有“洞”天的渔民画。画中色彩鲜艳,有蔚蓝大海、火红落日,还有呆愣黄鱼、灵动波浪。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渔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丰富的想象力,更让同学们跨越时空,与渔文化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对话,碰撞出新的活力。

    1C6BE

    而洞头的“小鱼儿”,也是一道别有“洞”天的风景线。通过亲身体验,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实践团的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传统手工艺背后蕴含的情感与价值。一位参与活动的同学感慨道:“以前总觉得非遗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,但今天才发现,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,只是一直被忽略了。”而这些感受也让同学们不禁联想到最近的实践活动。

    264DC

    自7月1日以来,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实践团的同学们就一直在乡间对返乡创业青年对于他们的情感驱动、经济动因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等方面进行深度访谈。

    在文化传承方面,成员们发现许多洞头青年都贡献了青春力量:海陶馆方老师通过IP植入、高校联名等方式,将海陶非遗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;“欣动计划”创始人则利用海边咖啡吧的年轻化,通过合作研学将洞头非遗推广到学校。

    而“青语汇·助农通”实践团的“小鱼儿”也是受到鼓舞,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爱这项独特的民俗艺术,许多同学们也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,让更多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水灯的魅力。蓦然回首时,我们发现,在这片东海的水域中,已经有无数的小鱼儿们开辟了洞头新的天地。

招生咨询热线 0577-88850032(教学办) 版权所有:温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地址:温州医科大学茶山校区 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